上海启迪化工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北京面人彭小平

编辑:上海启迪化工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从顽皮少年到工艺品大师,彭小平是这门化普通为神奇的艺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而他从个体户到如今“面人帝国”缔造者的蜕变,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老工艺和现代商业成功结合的典范。

精雕细琢方显工艺精湛

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距今至少已有1340多年。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的记载如下:“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被称为“面人彭”的彭小平更是把这古老的技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很多作品的特色就是以小取胜的,比如"核桃面人"还有"蚂蚁塑"。”彭小平一边介绍自己技艺的特点,一边拿起了手边的一个作品。“你看这个财神,高不过5厘米,但是他的面部表情我依然可以做得很传神。”

据了解,“蚂蚁塑”这种微型面人塑造技法是彭小平独创的。在小小的空间内,可以塑造30个甚至更多的面人形象。记者也细致地观察了很多微型面人,有的小得只能用放大镜去观察。虽然很微小,但神态表情依然精致。

“捏面人的艺人在旧社会是很没有地位的,通常被叫做"摊乞"。我们这一辈儿的艺人赶上了好时机,把这门古老的艺术搬上了大雅之堂。所以,对于工艺,我更是要求我自己要精益求精。而且不能因循守旧,要在工艺精湛的同时赋予这门艺术新的活力。”彭小平如是说。

从顽童到大师的蜕变

“我小时候,那可不是一般的淘气。”说到自己的童年,彭小平大笑连连。彭小平出生于1961年的北京,父亲是一位正骨医生。由于是家中的独子,他从小就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我从小到大都没挨过父母的打。那个时候淘得都没边儿了,可就是一沾橡皮泥,我能坐在那玩一天都不动。这可能也是注定了我要从事这一行吧。”生性好动的彭小平就这样被艺术“俘虏”了。

得益于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支持,彭小平把所有的精力一股脑地投入到面塑的钻研和学习上。由于投师无门,彭小平靠着自己对于艺术造型的理解和过人的天分,当时年纪轻轻的他硬是在京城面塑圈打响了名头,从而走上了大师之路,这种自学成才的经历,可能是很多人不可复制的。“说到从艺经历,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教育理念就是正确引导孩子,不要给他任何限制,不要试图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一直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如果没有他们那时候对我的鼓励与支持也没有我的现在。”彭小平说起父母对自己的支持感慨万千。

工艺品界的“商标之王”

“我是北京第一批个体户。而且现在可以说是工艺品界的"商标之王"。”说起自己的从商之路,彭小平很是骄傲。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颇有品牌保护意识的彭小平就取得了自己第一个面人注册商标。“我个人觉得,知识产权和商标注册对于老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太重要了。一种技艺或者文化想要传承下去,没有必要的法律保护措施无异于痴人说梦。”

困扰很多非遗传承人和老艺人的技艺与商业怎样结合的问题,在彭小平看来却是一个很好解决的事。上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友谊商店的一个小柜台上,彭小平开始了自己的市场之路。那时只有彭小平一个人捏,一个月捏360个。但是这些面人上柜后,往往不到两个小时就会售罄,这让彭小平萌生了面人量产的想法。于是,在北京香山六世班禅行宫,彭小平租下了一个8000平方米的工作室,开始了量产面人之路。在不断的摸索中,彭小平一直坚持即便量产也要保证质量和创新的力度。“创作,而不是被别人要求去复制。”这就是彭小平的原则。这种对于艺术严格要求的作风也逐渐让彭小平的工作室慢慢地壮大了起来,从而使自己成为了全国将传统民间艺术面人形成规模化推广的第一人。“第一个样品自己做,后面批量的产品徒弟来做。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最多同时开工的工人就达到了400多人。现在80%以上出售面人的店面都是在我这里进货。”彭小平说道。

“如果想让自己的技艺完美地和商业结合,首先要提高的是对自己作品的保护意识。有了注册商标有了专利,好的东西才会发展起来,再有就是创新的精神。但是,现在的老艺人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

如今,一手缔造了“面人帝国”的彭小平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商业模式,在其他领域也要分一杯羹。“我现在涉足的领域太多了,像旅游商品、IT、工艺品都有我的专利。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要慢慢寻求多方面的发展。”

会“造血”才有传承

说到技艺的传承,彭小平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一项技艺想要传承下去,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谈发展、谈传承。”在彭小平看来,现在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还处在依靠政府和有识之士的帮助和“输血”的状态之中,这无疑是一种被动的模式。“如果一直抱着这种心态迟早会被社会淘汰,要自己行动起来寻找行业之于市场的出路,不断地完善自己的"造血"、"再生"能力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而且,当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还应该"献血"。我觉得,作为我们非遗的传承人,社会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门技艺长盛不衰,发扬光大。不仅获得了利益,还赢得了口碑。”

事业有成,人到中年的彭小平出人意料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子承父业,而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了动漫设计。“我是遵循我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束缚孩子的想法。我跟我的孩子说,等你哪天学成归来,一定要拍一部全是面人人物的动漫作品,到时你要多少面人爸爸就给你捏多少。”虽然只是一段普通的父亲与孩子的对话,但还是透露出了彭小平的独具慧眼老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要结合多种平台,新老结合定能擦出不一样的艺术火花,这何尝不是“造血”的一种途径呢?